唐建军(左一)、陈欣(左二)、张剑(中)现场踏勘
5月10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博士张剑,在校期间潜心研究绿色生态种植,以生态科学助力乡村振兴的事迹,介绍了其所在团队在桐庐县莪山畲族乡的“稻渔共作”项目。
据悉,该项目是已开展十年之久的“九桐合作”(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与桐庐县人民政府开展的多方位合作)2019年度项目之一。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陈欣、唐建军等社员专家及他们的学生张剑博士等多次赴畲乡考察调研并落地该项目,进一步助力莪山乡村振兴。
“稻渔共作”模式是以鱼促稻、以田养鱼,稻鱼共生,相辅相成。当地村民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稻田进行改造,通过提升排水系统、开挖沟坑、加固田埂等方式全面加强田间设施建设,以适应“稻渔共作”的需要。
“稻渔共作”模式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2019年莪山畲族乡探索实施“稻渔共作”项目面积近30亩,原生态稻增产,优质水产丰收,种养殖综合每亩净收入达万元。
在2019年的基础上,2020年项目将推广扩大至120亩,下一步还将在试验田块中继续开展稻虾、稻鳅模式的相关试验。通过积极探索、科学实践,实现“一亩田,百斤渔,千斤稻,万元钱”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浙大“渔米香”大学生创业团队积极以特有的方式参与抗疫,他们承担运费和包装等,以每公斤12 元的价格从莪山沈冠村购回优质稻鱼共生米5000 斤,并通过浙江大学医学院党委,捐赠给浙江大学附属第一、第二、邵逸夫及第四医院,慰问从抗疫前线回来的医护人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